首页 > 苗木产品 > 乔木

冬天那么冷植物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3-12-26 15:15:03 发布者: 乔木

  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斗转星移,循环往复。这是大自然不变的规律和定理。如此对应而来的,便是

  现如今,凛冬已至,人们躲进了屋子里,动物藏进了洞穴中,唯有不会动的植物,被遗忘在了冰天雪地间,苦苦忍受着低温的折磨,以及刺骨的寒风。

  不过植物看似弱小,对风雪毫无招架之力,但实际上,能够在寒冬中独自傲雪凌霜的,也非植物莫属。它们有的不畏严寒、毅然绽放,有的则在冰雪之下,慢慢积蓄着生的力量,延续着生的轨迹。

  面对严寒,大部分植物采取的策略,就是在避免遭受冻害的前提下进行休眠。它们努力把能量保存在体内,而后静待春天的到来。那么,植物到底在活着熬过冬天这一问题上,有什么策略呢?

  前面在“植物的叶子为何会变色?”这篇推文中就有提到,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面临被冻伤的风险,减少能量的散失,以及不在愈发干燥的环境中消耗大量水分,植物在叶子改变颜色不久后,便会选择舍弃掉这些叶子,落叶就产生了。

  确实,对需要在冬季休眠的植物而言,在生长季节负责制造养料的叶片,这时候就是个烫手山芋,不仅派不上用场,还会浪费米饭。而且,叶片由于含水量更高,非常容易冻伤。加上顶着这么些叶片,再来点积雪,估计都得把植物压得够呛,随时折了老腰。

  于是乎,为了更安全、更经济地过个冬,需要休眠的植物大多数都跟它们的叶子,说了拜拜。比如银杏、紫薇、枫杨、朴树啥的,就是典型的落叶树种。植物通过落叶大幅度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并且把养分都尽可能地积攒下来,只留下含水量较低的茎枝去感受寒冷的冬天。

  众所周知,在正常的情况下,水在植物体内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温度在低于0℃时,水分通常就会凝结成冰。也就是说,如果植物体内的水结成了冰,那么细胞的结构就会被破坏掉,继而丧失掉活下去的可能。

  既然在植物体内的水分,会因温度的下降而结冰,那植物该怎么去办呢?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在结冰的道路上撒盐,能加速冰块的融化。这是因为盐溶液的冰点比水的冰点要低得多,不容易凝结。植物对此也是很清楚的。

  所以它们一方面尽可能排出水分,降低体内含水量。这也是它们要把含水量高的叶子放弃掉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植物则尽可能地在细胞中积累盐类和糖类物质,努力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使其在比0℃要低得多的温度才会结冰。

  与此同时,植物为了防寒之余,还顺便增加了体内的糖分。所以说,霜打过后的青菜分外甜。其实不只青菜,十字花科的许多蔬菜,经过霜打后大多会变得更好吃,比如白菜、油菜、花菜等。

  在寒冷的冬天中,土壤内的温度其实是比气温要高的,这里面就涉及到土壤的热惰性问题。大家想想躲在洞穴里冬眠的青蛙、蛇等,再想想冬天人们常利用地窖储存食物就明白了。

  对于这一点,植物也深谙此道。许多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们的地上部分虽然已枯死,但地下部分却处于休眠状态,特别是其幼芽,那是被保护得相当好。只要等到时机成熟,春风一来,便可再次生机盎然。

  不仅如此,它们还能利用这个机会,顺便在地下存起了粮食。比如马铃薯、芋头的块茎,番红花、唐菖蒲的球茎,水仙、百合的鳞茎,萝卜、胡萝卜的肉质直根等,这里面都有丰富的糖类和蛋白质。

  许多低矮的植物,还会利用土壤表面的枯枝败叶和积雪等作为过冬的棉被,以保护脆弱的叶片和芽。瑞雪兆丰年这一农谚是非常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盖在土壤上的雪比较松软,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使得雪成为不良导热体。所以哪怕外面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冬雪盖住,还不易引来虫害。

  相比起低矮的草本植物,那些相对高大的灌木和乔木就不方便钻洞里了,毕竟总不能采取鸵鸟策略,顾头不顾尾。所以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暴露在空气中的茎枝遭受寒气侵扰,就必须得多穿几件。

  比如许多植物会把生命的希望,用芽的方式保存在枝条上。花芽是花朵的避风港,叶芽是叶片的安乐窝,它们都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仿佛穿了一件棉袄。就像玉兰属植物的花朵外有密被长绢毛的芽鳞保护,非常形象。

  又比如松树、柏树等,会在其树皮和叶表面分泌出一层蜡质,既可御寒,又可防止自身水分的蒸发。其他如椿树、杏树、槐树等,则会分泌出胶质物以御寒防冻。

  除此之外,对于支撑植株的强大茎干,植物也给它建造了一道防护墙——木栓层。它是由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构成的,具有不透水、不透气,并富弹性的特点。有些植物茎的木栓层可常年积累而不脱落,所以木栓层很厚,如栓皮栎、黄檗等。并且一般而言,树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小树强。

  我们身边许多被人冠之以杂草之名的植物,往往都会采取这一策略,尤其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对于它们来说,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然后赶在冬季来临前迎接死亡的到来。

  它们这么做,就为了能够抢夺到更多的资源,繁衍出更多的种子,并以种子的形式过冬。因为种子包含了其用于萌芽生长的必要营养、物种类群的遗传物质、保护其免受破坏的外壳等,既是繁殖体,又是休眠体。

  诸如水稻、花生、高粱、向日葵、大豆、菊科植物等一年生草本植物,便是用这一策略,熬过严寒的冬季。以种子的形式越冬,舍弃个体植株,成就物种繁衍。

  面对周而复始的严寒,植物几乎都身怀绝技,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活到让你现在能看到它,总得有点本事。但悲哀的是,许多植物大多对抗得了天命,却抵挡不了越来越频繁的人祸。

  在对待野生植物这件事上,有人为了敛财,一次次地偷挖盗采,有人因为无知,一次次地无情破坏,最后导致一轮又一轮的物种灭绝。风雪没能杀死它们,它们却死于人类之手,实在可笑至极。

  但愿所有人,都对比我们早来到这样一个世界亿万年的植物,多一分爱护,就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

上一篇:它们都开花了!冬天到北海也能看“珠城花海” 下一篇:去深圳湾观鸟深圳人看到了像留鸟相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