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30日,中心发布《留念五一劳动节标语》,召唤“全国各派、各公民团体、各社会贤达敏捷举行政治协商会议,谈论并完成招集公民代表大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当年5月1日,香港《华商报》首家发布“五一标语”。全国各派、各公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呼应“五一标语”的声明和通电也大都宣布于香港《华商报》。
香港《华商报》创刊于1941年4月,是我国领导和兴办的、揭露发行的日报。其时,留德归来的乔冠华博士是该报的编委和撰稿人之一,他以“乔木”之名编撰的战时政治谈论遭到广泛重视,当年曾语人曰:“我读过他的一篇文章,足足抵过两个坦克师。”
1949年,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从香港起程,到北平参与新政协。乔冠华自己也是新政协代表,他一路随行和护卫。及新政协开幕,乔木(冠华)乃列名为“华南解放区”代表。
我在《我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员会议留念刊(1949年)》看到“乔木(乔冠华)”的个人照(图一)和“华南解放区”代表合影里的“乔木(冠华)”(图二,前排中心坐者为乔冠华),赞曰:青年才俊乔冠华。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世,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讨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作品有《闽台区域社会研讨》等18部,300余万字。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全国文明开展中心副主任,向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村庄复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读代表作品《脊柱》《等候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暗码》《刘亚楼》《织梦时代》等。
汪毅夫先生作品《回视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连续宣布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关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觉得,“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重视,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便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进两岸关系平和开展应该是吾人终身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回视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遵循习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供给“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经过《回视两岸》的言外之意,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激烈的前史主动精神,在“推进两岸一起宏扬中华文明,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符合”的征途上,凝心聚力促开展,驰而不息抓执行,安身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前史和公民查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