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协作编纂作业第十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两岸专家学者就《中华语文大词典》的编写、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的建造与完善、两岸语料库的建造与同享、两岸语文陈述的发布等协作议题进行了深化研讨。谈判期间,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大陆总召集人姚喜双向台湾总召集人、中华文明总会秘书长杨渡赠送了大陆最新出书的《两岸差异词词典》《两岸日子常用词汇对照手册》。
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协作编纂作业第十轮谈判是遵循2009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明论坛一起主张》的一项重要行动。2009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明论坛一起主张》中提出了七项语言文字方面的主张。为遵循落实《一起主张》精力,逐渐推动两岸经贸文明交流,促进两岸民众的交流交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异文明,2010年,两岸协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等作业发动。4年多来,通过两岸专家学者的一起努力,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协作不断获得系列阶段性效果:2012年,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大陆编委会与中华文明总会分别在北京、台北一起举行协作效果发布会,同步开通了大陆版、台湾版“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出书了《两岸常用词典》,大陆举行了赠书典礼,完成了两岸科技名词术语43个学科的对照作业。2012年7月,“推行运用《两岸常用词典》和加强中华语文知识库的建造”写入了《第八届两岸经贸文明论坛一起主张》。本年7月,两岸协作进一步深化,两边在浙江绍兴成功举行2014两岸大学生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大陆相继出书《两岸日子常用词汇对照手册》《两岸差异词典》,使两岸合编的中华语文工具书愈加靠近百姓日子,真实便当民众交流,关于往来于两岸的商贸人员、旅行者、学生来说具有特别便当的效果。此外,《两岸科学与技能常用词典》也将于近期出书。
以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协作编纂作业为渠道,两岸语言文字交流机制现已树立并逐渐完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明论坛《一起主张》中的语言文字交流协作主张正在慢慢地完成。两岸语言文字方面的协作, 为两岸语言文字化解歧异,促进两岸文明更深化地交流交流创始了新的局势,并将为两岸语言文字化异为通、增进两岸民众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作出重要贡献。
继2012年《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版、台湾版)出书后,在寻求台湾有关专家定见的基础上,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大陆编委会词典编写组历时3年多,完成了《两岸差异词词典》。词典收录了两岸现行通用词汇中的差异词语,除对词语释义外,还包含了对两岸文明、日子风俗的解析以及对闽台文明一体化的提醒。《两岸差异词词典》既是一部服务两岸交流、文明交流的工具书,也是一部使两岸语文明异为同、传承民族文明、促进两岸平和开展、推动汉语世界传达的辞书。
《两岸日子常用词汇对照手册》以词语比照方式,收录了交通驾驭、旅行旅馆、寓居、购物消费、餐饮、医疗卫生等12个范畴的词目,进行对照并作简释阐明(如:《手册》交通·驾驭类词表中,大陆的“老幼病残孕专座”,台湾称为“博爱座”。餐饮类词表中,大陆的“菠萝”,台湾称为“凤梨”;大陆的“传统风味”,台湾称为“古早味”;医疗卫生类词表,大陆称为的“创可贴”,台湾称为“OK绷”。教育类词表中,大陆的“保管班”,台湾称为“安亲班”。邮政·通讯类词表中,大陆的“短信”,台湾称为“简讯”。社会民意类词表中,大陆的“战友”,台湾称为“同袍”),旨在协助两岸民众较快地战胜或防止语文日子差异带来的交流妨碍,顺畅习惯两边语文日子环境,促进相互间更深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