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海滩上,我们但是带着‘使命’来的!”10月6日一早,上海游客于浪走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湿地公园的海岸线上,手中塑料袋装着的不是捡到的贝壳,而是一路走来捡起的废物。
“海岸周游、林中漫步、塘边垂钓,吃的是新鲜食材、住的是林中小屋,这才是‘生态旅游’的姿态嘛!”于浪感叹说,款待自己的不像是景区,而像是原始的大天然。
规划面积4448亩的湿地公园,在海尾镇的石港塘边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经此前户外查询与分类判定剖析和计算,湿地内共有79科255个物种。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融为一体,水生植物和陆地森林相得益彰,除两栖动物和爬虫类外,69种鸟类还构成了水天之间最美丽的景色。
“很多不了解湿地公园的人,都说我们这儿‘冷清’,殊不知这便是最大的卖点呢!”海尾湿地公园运营办理负责人陈琪笑道,这儿卖的不是客房而是生态,景区的人流量一直在严格控制。
在人气收入和生态维护之间,海尾湿地公园挑选了后者,甚至在景区建造之初,运营方不只没砍一棵树,还种下植被,补齐了森林的空白。“从敞开之初要求职工到海滩上做清洁,到后来和游客构成‘带走废物,留下生态’的默契。”陈琪说,这种人与天然间的异样互动,遭到渐渐的变多游客的欢迎。
未来,海尾湿地公园还在探究“众筹”的方式,经过种种方式,让游客真实融入到景区中去,构成人在景中的湿地景色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