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5月18日,在首届东北图书买卖饱览会上,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东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项目专家郑宝江博士,为读者带来一场独具匠心的东北植物共享。本活动也是我国出书集团首届大学生阅览共享活动之一。
郑宝江向读者介绍了《我国常见植物户外辨认手册》丛书。丛书现已出书10册,包含“苔藓册”“衡山册”“祁连山册”“荒野册”“北京册”等,近期又推出了东北三卷,即《我国常见植物户外辨认手册:吉林册》《我国常见植物户外辨认手册:辽宁册》《我国常见植物户外辨认手册:大兴安岭册》。
《我国常见植物户外辨认手册》丛书旨在向群众遍及植物科学,让一般民众知道和了解户外常见植物,维护当时环境中危如累卵的珍稀和濒危植物。
共享会上,郑宝江聚集东北共同的植物资源,哪些可食,哪些独具魅力,看花观果的最佳景点又有哪些等论题。他从大兴安岭所在的共同方位动身,论述其植被类型和林区特色,并结合在户外当地检测查验中拍照的精美图片,逐个展现山地和林间参差散布的“诱人精灵”。它们或可食、可入药,或以色泽艳丽的花果顺眼,品格楚楚,尽显东北这片广阔土地上的景观之美和植物多样性,从中也可看出人们日常日子与植物的密切关系。
针对植物调查中遇到的遍及的问题,以及植物分类学的研讨现状,郑宝江特别说到几点感受:植物调查人员应了解当地植物的俗称、别号,以便利沟通;应加强与民间植物爱好者的联络,进步调查功率;东北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后继乏人,难以满意高校和林业基层单位的用人需求,呼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