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万里黄河育万物。一株株扎根于此的草木,摇曳着母亲河的喜怒哀乐。黄河严重国家战略施行五周年之际,群众日报·群众新闻携手沿黄省级党媒以及山东16市党媒建议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黄河看“绿”,行走万里黄河,咱们的记者把目光投向这一株株特有的绿色植物,邀您一同看黄河的“绿色故事。
柏树,在中华文明中有着共同位置,在陕西更是如此。在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轩辕庙内,有一棵树龄达5000年的古柏,相传为黄帝手植柏,现在仍然挺立苍翠。
在这片见识深沉的土地上,柏树不仅是文明符号,更是实打实的生态“守护者”。
10月20日,记者来到渭南市潼关黄河湿地,弯曲流动的母亲河两岸生气勃勃、百草丰茂。在这片绿色中,侧柏是其间典型的存在。
侧柏归于柏科侧柏属,是一种常绿乔木,具有典型的柏树特征。“它习惯能力强,耐旱、耐寒、耐贫瘠,在黄土高原上能长得很好。更重要的是,侧柏根系兴旺,能深化土壤,有很大作用防备风化和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这关于黄土高原区域的水土保持特别的重要。”潼关县林业局湿地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正因这些特征,侧柏在陕西省沿黄区域十分常见。
许多朋友都喜爱在支付宝蚂蚁森林上“种树”,在2021年的“国际地球日”,全国网友通过“手机种树”种出的6万多棵侧柏,正式栽植于延安市宜川县的黄河岸边。
10月16日,在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记者从水土保持生态展馆一路走向龙头山,盘山的林地里也处处都有侧柏的影子。
仅4平方公里的高西沟村,却有40座山峁、21道沟岔,水土流失一直是高西沟人的“心腹大患”。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们就开端管理水土流失,提出“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三三制”开展形式。通过几十年的尽力,全村水土流失管理程度已达78%,林草掩盖率达70%。征山治水的一起,他们量体裁衣,开展山地苹果栽培、村庄旅行,推动经济同步开展。当年的穷山沟现在变成了闻名全国的生态村,绿意融融,果香四溢。
透过一株侧柏,记者看到了陕西人的坚定不移,看到了他们维护生态的决计。得益于长时间推动生态维护,现在,陕西黄河流域森林掩盖率到达36.8%,植被掩盖度到达60.7%,植被固碳量上升至477.5克/平方米,淤地坝有3.4万座,占全国的58%,年均入黄泥沙量减至2.7亿吨左右,为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水平开展交上了一份满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