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牡荆,马鞭草科牡荆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小枝四棱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聚伞花序对生于主轴上,排成顶生圆锥花序式,核果球形或倒卵形,5--7月开花,8--9月成果。民间用山牡荆的叶煮水喝,治肝病;捣烂敷,治毒蛇咬伤。
祁东县步云桥镇乔木堂村有一株山牡荆,树龄约1000年,属一级维护古树,树高15米,胸径0.89米,冠幅11米。当地人称之为“千年古荆”。
从祁东县步云桥镇西头沿着双江河向北上溯八九里,有个叫瀛洲的村落,背靠狮子山,面对双江河。以瀛洲村为中心方圆数里的当地,被当地人称为“乔木堂”。
据《曾氏族谱》记载,元末时期,太常博士曾福仲自赣迁居于此,建宅时发现有株山牡荆,其时就有九尺树围,实属稀有。《诗经小雅砍木》中有云“砍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曾福仲见状,便在树旁建宅,取名“乔木堂”,并在此安家立业。后来,乡民在树下修建了矮陂庙进行祈福(现在的矮陂庙是当地于1996年重建)。该庙红砖青瓦,飞檐翘角,不加点缀,非常俭朴。
历经千年,现在的古荆主杆北向已被风雨镂空,形如枧槽,槽内可包容两人,仅有些小枝干点缀着青黄叶片;南面则枝干丛生,生机盎然,果实累累。令人称奇的是,树心的空泛内壁还长出了密密的根须,就像寿星白叟的白胡子。当地人也因而把古荆视为神树,神圣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