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千年古树出现“人树调和共生”的绿美画面。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 摄
7月25日下午,习在四川省广元市查询了翠云廊古蜀道,在千年古柏前停下脚步,停步凝睇。
在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也有一株超越千岁的古树。树的周围,有一间“独特”的自建房——本来方正的房子缺了一个大角,年逾千岁的古榕树枝干长到房子的阳台上,树冠好像一把大伞遮住了半个房顶。屋内,主人平静地日子;屋外,古树静静扎根,尽力成长。
本来,乡民张先生家的宅基地就在这棵榕树边,2019年重建新房时进行了专门规划,不吝“缺一个角”,少一个房间,只为给千年古树成长腾挪方位。
近年来,我市继续加大古树名木维护办理力度,尽力维护好每一株“活化石”,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尽力绘就绿美惠州新画卷。经过多年尽力,惠州古树名木完结了三个“全省榜首”——惠州是全省榜首个完结古树名木普查建档作业的地级市,也是榜首个树立古树名木信息化办理体系、完结全市古树资源“一张图”的地级市。
为全面摸清和把握惠州市古树名木资源情况,切实加强全市的古树名木维护办理作业,自2002年起,我市前后安排而且展开了5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作业。依据最新一次查询(2022年),确认发布全市共有古树名木13106株、古树群144个,古树名木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榜首。
现在,我市每株古树名木都有了“身份证”,用小小的挂牌“浓缩”古树的“身世”,让市民能快速了解古树名木的详细信息。除了古树名木的中文名称、学名、科属、树龄、胸径、坐标等信息,维护牌上面还附上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即可显现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办理体系的相关信息,上面文字、相片及各类信息一应俱全。
为更好维护古树名木,对其进行有明晰的目的性、规范化、科学化的维护办理,在已复壮濒危虚弱古树77株的基础上,我市本年再次筹集资金对新挑选的75株濒危虚弱古树进行抢救性复壮,尽力做到让每一棵古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经过对每株古树进行实地勘查,查询计算每株古树的成长势现状、登时环境、病虫损害等影响成长要素,拟定“一树一策”维护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为一切古树名木“上稳妥”,一致为全市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购买救助稳妥,一级、二级、三级古树每棵保额分别为10万元、5万元、2万元。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古树名木维护作业愈加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古树名木勃发活力。一起,我市将古树名木维护融入村庄复兴战略,将古树名木作为森林和旅行的重要资源,大力推动绿美古树村庄建造,让古树名木“在维护中使用、在使用中维护”,让古树名木与村落持之以恒地融为一体,成为“记住乡愁”的重要符号。
“夏天酷热,开车偶然路过这儿,看到这棵树很旺盛,一家人就下车透透气,感觉很舒畅!”接近正午时分,来自博罗县石湾镇的钟叔在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千年古榕树的树荫下泊车,一家三代6口人在此纳凉歇息,偶然吹过一阵和风,让人非常惬意,“树下很舒畅,有这棵树做伴,我觉得树旁这家人真有福分。”
这棵古榕树间隔中心村村委会约350米,坐落“后龙山”的山脚下,壮硕的树干大约需求十个成人才干彻底合抱。树身上一个挂牌招引了人们的目光,上面明晰记录了它的信息:科属为桑科·榕属,树龄1015年,属大乔木。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古树的更多信息马上展现在眼前:一级古树,估测树龄1015年,树高13米,胸围980厘米,均匀冠幅30米,海拔121米……
很罕见人知道,三年前它曾一度面对生命风险——榕树的一侧大树冠一度长不出绿叶,受虫灾影响,整片树冠岌岌可危,非常风险。
2021年,该树被列入惠州市濒危古树抢救复壮名单。经过树冠收拾、树干防腐、树洞修补、打孔上肥和根系复壮等系列办法,垂暮虚弱的老树才逐步康复生命力。
现在,苍翠旺盛的千年古树在阳光映照下绿得发亮,满树好像垂挂着许多忽明忽暗的蓝宝石。整棵榕树树冠葱郁茂盛,好像一把巨大的伞;树干粗大健壮,根枝兴旺,枝条交错而生,弯似虬龙,曲如长蛇,展现出盎然的生命力。
关于这棵榕树,还有一个故事。故事被刻在树下的一块石碑上,写着“鳌溪禾輋,老榕树下——王作尧开仓帐济农人遗址”,讲的便是当年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带领部队前进麻榨鳌溪区域,在老榕树下攻破敌人粮仓,接济农人的前史故事。
“这棵树是咱们小时候的‘游乐园’,咱们在这儿捉迷藏、钻树洞,摘果子吃,玩热了就在周围的小池塘游水。它就像咱们的一位慈祥长者,咱们对它有一种亲情的感觉。”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乡民张奇峰说。现在,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一睹这棵树中的“老寿星”,祈求家庭安全、事业兴旺,老榕树也成为驴友的抢手“打卡点”之一。而乡民们则将它视为“吉利树”,祈求风调雨顺、欢喜健康。一起,古树犹如巨伞,成为乡民避暑纳凉的好地方,空闲时便到树下枯坐谈天、下象棋。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一株古树,便是一个“活化石”,也是一个“绿色文物”。在惠州,有一个“路让树”的风闻,早已在市民中传为佳话。
那是一棵坐落惠州老松软客运站的细叶榕,树龄152年。新中国建立前,古榕树所在地称为佛祖坳,其时有一座庙,1973年庙被撤除,庙前的榕树保留了下来。
跟着城市的开展,路途逐步拓展,本来成长在路旁边的古树变成在路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鹅岭立交桥时,因古树对交通通行的影响,对古树去留存在争议,但终究古树仍被保留了下来。
2020年8月,鹅岭立交发动改造,长在路中心的古树的去留再度成为重视热门。改造计划研究报告中显现:“鹅岭立交处的大榕树是惠州罕见的古榕树,许多惠州人对它都有着深入的回忆和爱情。本渠化计划拟将鹅岭北路大榕树处路途中线米,以维护大榕树不受立交改造的影响。”终究确认“路让树”计划,在规划中将古榕树的维护作为重中之重,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也小心谨慎,特别重视对古树的维护,保证大型机械不会伤害到古树的根部。
“两次‘为树让路’,在民间早已传开。也正是在市民的一起维护下,古树得以与这座城同呼吸、共成长,与新老惠州人一起见证惠州一日千里的开展变化。”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棵古树,与惠州人文交错出水融的情感,而惠州市民则在苍翠挺立的古树下仰视持之以恒、牵手持之以恒,对生态维护的姿势自始自终平缓、温暖又坚决。
树滋养着人,人呵护着树。近来,记者在古榕树成长所在地看到,这棵古树长势杰出,而车辆在大树两边络绎不止,在百年古树的绿荫保护下安全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