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科(学名:Rhizophor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金虎尾意图一科,约有18属,大约120种,常见的是水笔仔,绝大部分散布在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都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有6属13种1变种,产于西南至东南部,而以南部海滩为多。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独自分出一个红树目,只包含一科;APG分类法将其列入金虎尾目。
常绿乔木或灌木,具许多类型的根,并为合轴分枝;小枝常有膨大的节,实心而具髓或中空而无髓。单叶交互对生,具托叶,稀互生而无托叶,羽状叶脉;托叶在叶柄间,早落。
花两性,稀单性或杂性同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或排成疏花或密花的聚伞花序,萼筒与子房合生或别离,裂片4-16,镊合状摆放,宿存;花瓣与萼裂片同数,全缘,2裂,撕裂状、流苏状或顶部有隶属体,常具柄,早落或花后掉落,稀宿存。
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或无定数,常成对或单个与花瓣对生,并为花瓣所抱持;花药4室,纵裂,稀多室而瓣裂;花盘环状有钝齿,稀无花盘;子房下位或半下位,稀上位,2-6 (-8)室,有时因隔阂抑缩而成1室,花柱单生或分枝,具头状或盘状的柱头;胚珠每室2颗或1室而多颗,下垂。
果实革质或肉质,不开裂,稀为蒴果而开裂,1室,稀2室,具1-2颗种子;种子有或无胚乳。
本科大部分种类的树皮都含丰厚的单宁,为浸染皮革和染料的重要质料,又为防风、防浪、护堤的海岸防护林的首要树种及盐土指示植物,其木材大都坚固,纹路密致,心材一般淡赤色或橙赤色,除供燃料外,因为材积不多,在修建工业上并不重要,但作为木匠用材如鱼蟒、船的肘材、支柱、车轴等小件用材则甚为合适。
红树科植物木质耐腐蚀,有些种类的木材能够用做水下修建,树皮能够提炼丹宁酸。成长在海滩的红树林是滨海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防护海滩不被波浪腐蚀。
在药用方面,它的医治规模很广,除作收敛剂外,又能医治麻疯病及胶皮脚病,也有止痛、止疴、止血的效果,有些当地用它替代奎宁,作退热药。滨海渔民有将它的叶和根医治由海中毒物或动物伤口的外敷药。
该科以产单宁而著称,其根、茎、皮部都含有和“儿茶”性质类似的单宁,商业上所称的红树皮便是它们的根茎皮,用于提取单宁,供鞣革和作棉织品的染料。国际上有产品价值的红茄冬和角果木,在我国的台湾和海南岛也有散布。红茄冬树皮所提的单宁制出的固体精与印度产的儿茶精对医治内出血有同效。
木榄属(学名:Bruguiera)是金虎尾目红树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1]。该属约有7种,散布东半球热带海滩,从非洲东部至亚洲,经马来西亚到澳大利亚北部和波利尼西亚。我国有3种和1变种。
乔木或灌木,有板状支柱根或曲膝状气根。叶革质,交互对生,全缘,无毛,具柄;托叶膜质,常早落。花无小苞片,常在花梗基部具关节,腋生,单生或2-5花组成具总花梗的聚伞花序;花梗下弯;花萼革质,7-14 (-16)深裂,裂片钻状披针形,萼筒钟形或倒圆锥形;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雄蕊为花瓣的2倍,每2枚雄蕊为花瓣所抱持,花药4室,纵裂;花盘着生于萼筒上;子房下位,2-4室但常为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丝状,柱头2-4裂。果实藏于萼管内或与它合生,1室1种子;种子无胚乳,于果实未离母树前萌生;胚轴圆柱形或纺锤形。
该属的木材很少作修建用,多作薪炭用材。树皮可提取单宁,但不及红树属遍及。
散布于我国、非洲东南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北部及波利尼西亚;在我国散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其滨海岛屿;生于浅海盐滩。喜生于稍干旱、空气流通、伸向内陆的盐滩,在我国多散生于秋茄树的灌丛中。常与海莲、角果木、桐花树、秋茄等混生,结实力极强。在林分中天然更新杰出,麦苗成长旺盛,但成长较慢。
经济:原料坚固,色红,很少作土工木材,多用作燃料。树皮含单宁19-20%。
欣赏:木榄在我国散布广,是构成我国红树林的优势树种,树叶碧绿,胎生植物,能构成天然安稳的生态植物景象。可作为热带、亚热带滨海城市以及景区的滩涂、海堤美化植物,可用于滨海生态景象林带栽培。
竹节树属(学名:Carallia)是红树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0种,散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4种,产西南部和南部。
灌木或乔木;树干基部有时具板状根。叶交互对生,具叶柄,全缘或具锯齿,纸质或薄革质,下面常有黑色或紫色小点;托叶披针形。聚伞花序腋生,二歧或三歧分枝,稀退化为2-3朵花;小苞片2,别离而早落,或基部合生而宿存;花两性;花萼5-8裂,裂片三角形,花瓣膜质,与花萼裂片同数,雄蕊为花萼裂片的2倍,别离,生于波状花盘的边际,一半与花萼裂片对生,一半与花瓣对生,花药4室,纵裂;子房下位,3-5 (-8)室,每室具2或1颗胚珠,胚珠着生中轴的顶端,下垂,花柱柱状,柱头头状或盘状,具槽纹或微裂。果实肉质,近球形、椭圆形或倒卵形,有种子1至多颗;种子椭圆形或肾形;胚直或曲折。
竹节树(学名:Carallia brachiata)为红树科竹节树属下的一个种,散布于中南半岛至澳洲。散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及滨海岛屿;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北部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越南。成长在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丛或山沟杂木林中,有时村落邻近也有成长。
竹节树成长较慢,偏阳性,对土壤要求不苛,在岩石的溪傍也能成长正常。木原料硬而重,纹路交织,结构颇粗,心材大,暗红棕色而带黄,边材色淡而带红,有光泽,色彩不显着,枯燥后简单开裂,不甚耐腐,可作乐器、饰木、门窗、用具等。
角果木属(学名:Ceriops)是红树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植物。该属共有2种,散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海岸。我国仅产1种。
花小,摆放成稠密的聚伞花序;总花梗短或无;小苞片2枚,下部合生成浅杯状,别离部分卵形;花萼5-6深裂;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每一花瓣抱持长短两枚雄蕊,生于杯状的浅裂花盘边际,有时中部有钩状刺毛,顶端有2-3枚棒状隶属体或分裂成流苏状苳,如十蕊角果木C. decandra;雄蕊为花瓣的2倍,生于花盘的裂片间,花药4室,纵裂;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圆柱形,不分枝,柱头全缘或不显着2 3裂。
果实倒卵形,1室,有种子1颗,中部为外反、宿存的花萼裂片环绕;种子无胚乳,于果实未离母树前萌生;胚轴长棒状,顶端尖,有显着的棱。
散布于非洲东部、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和我国;在我国散布于广东的徐闻、海南的东北至南部海滩、台湾的高雄港。生于潮涨时仅吞没树干基部的泥滩和海湾内的沼泽地。 角果木嗜热、喜光。原产地终年无霜,年均温24℃,极点低温2℃。较耐寒,半致死温度为-4至-6℃。合适成善于淡水河口受海水浸淹的泥滩或微带粘性的砂质壤土,在只要大潮、特大潮才淹及的高潮岸带也能成长。
该种耐盐性很强,但很不耐海水吞没和风波冲击,无明显的支柱根,仅借基部侧根变粗而起支撑效果,耐寒性较强,曾在我国浙江温州引种,通过酷寒的冬天,次年仍能持续成长,但成长慢,据了解20年生的树高仅2米,胸径3-4厘米。
原料坚重,它的耐腐性为红树科各种之冠,可作桩木、船材和其它要求强度大的小件用材。树皮含单宁达30%,提取的栲胶质量特别好,在马来半岛名“当加皮”,曩昔、由我国华裔制成产品作染料,首要染帆船、鱼网,也有染棉织品和席子,在印度名“可郎皮”,首要用来制革,制成的底革呈赤色,其耐久性不亚于其他单宁。全株入药,有收敛效果,也有用以替代奎宁作退热药。
列入《我国生物多样性赤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列入《国际天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