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通过大自然,我们获取了食物、住处、资源,从而发展文明和科技,丰富我们的生活。然而,过度的人类活动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比如过度放牧和开垦,都会加剧土地退化,将本来富有生机的土地推向荒漠化。
在这种情况下,“再野化”(rewilding)的概念应运而生。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定义,“再野化”意味着将人工管理的区域恢复到大自然主导的状态。它的范围广阔,包括保护草地、恢复河流、重新引入野生物种。目前,欧洲已经建立了再野化网络(ERN),旨在整合欧洲各国的再野化项目。在这些案例中,来自英国的克内普(Knepp)再野化项目为该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经验。
克内普再野化项目设立于英国西萨塞克斯郡霍舍姆(Horsham)镇,占地3,500英亩,已经实施了超过二十年。它的前身是查理·伯勒尔(Charlie Burrell)继承的家族庄园。2002年,查理向英格兰政府环境顾问 Natural England提交了计划书,致力于将这片庄园恢复成自然保护区。
与单纯的野化想法不同,该项目建立了一个新颖的融合系统:将畜牧业融入到自然修复的一环,取得生态友好和肉类盈利的双赢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牲畜本身参与到了ECO的循环中,而不是破坏循环。建立和维护这种平衡的关键是控制畜牧的动物数量:如果牲畜数量太多,吃掉了太多植物,土地就从灌木丛退化为草原;如果牲畜数量太少,该区域就会因为植物过度生长成为封闭的树冠林地。这两种生态环境都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这种模式的核心受益于荷兰生态学家弗兰斯·维拉 (Frans Vera)的开创性著作《放牧生态学和森林历史》(Grazing Ecology and Forest History),食草动物成为了ECO的重要一环,它们吃掉植物,但也通过粪便将植物种子散布到更远的区域:控制了植物的生长,但也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动物干扰和植被演替这两种力量产生了对抗,但正是这样的对抗,产生了栖息地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了栖息地的动态平衡。
克内普再野化的核心模式是利用放牧维持栖息地的植被平衡。但除此之外,该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群和环境状态也值得重视。
因此,克内普项目的另外两个重要部分就是重新引进野生动物和恢复河流。栖息地的良好恢复会自动吸引野生物种前来定居,但对于一些已经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来说,人工引入似乎是更好的办法。目前,克内普项目已经重新引入了海狸、野牛和白鹳,并正在与 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RSPB)和Natural England进行合作研究,为未来的红背伯劳引入做准备。
克内普项目致力于修复埃德河(River Adur)的供水。项目将木屑引入修复的河道中,以模仿和加速河流的自然过程。修复后的埃德河与上游洪泛区连接,将其恢复为湿地栖息地。现在,涉水鸟和两栖动物在这里自在生活,沼泽植物和树木也茁壮生长。此外,项目还拆除了旧的河堰,使得海鳟鱼得以向河上游迁徙。
项目的其他工作正在进行中,包括重新连接湖和河流之间的水道,以方便鳗鱼往返马尾藻海的繁殖地。
这种鳗鱼在马尾藻海出生,经过4,000英里的危险旅程迁徙回欧洲,成熟后再次返回马尾藻海繁殖。来源:©Knepp Wilding
每年,克内普项目都会对野生动物、植被覆盖率和自然环境做出详细的调查评估。在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下,ECO正在积极恢复。项目实施18年以来,南区的灌木丛面积增加了130万平方米;在土壤恢复、碳封存、蓄水、防洪、空气净化和栖息地恢复等方面,该项目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鸟类和蝴蝶,包括一些濒危物种,已经迁入并在此繁殖生活。
除此之外,克内普项目的园艺团队还设计了生态花园:通过巧妙地分区域种植本地植物品种,创建一个富有艺术性的栖息环境。这不仅恢复了栖息地,而且增加了人类对于植物保护的兴趣。目前,生态花园定期招收志愿者,向人们传播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克内普项目还创立了播客,由生态学家撰写内容,定期分享野生动物的日常活动。在最近的播客中,新引入的物种和放牧的牲畜们状态良好:海狸们正在建造新的河坝;放养的牛和马在悠闲地吃草。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放牧活动为克内普项目带来了新的产业,放牧动物可以产出优质肉类,美丽的生态景观吸引了游客前来观赏。目前,克内普项目已经建立了花园、住宿、肉铺,还提供团体旅游服务和培训课程。修复自然,并适度地从大自然获取资源,造就了人与自然共存的良性循环,这是克内普的例子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尽管克内普项目提供了一个再野化的成功例子,达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良性循环,但是其背后任旧存在一些阻碍,而这对其他再野化项目来说,可能是难以克服的。
克内普项目由私人庄园发展而来,因此庄园主人可以直接管理该区域的土地,并承受项目可能会产生的经济损失。但是,当前的大部分再野化项目由相关组织和基金会来管理,这造成与该区域居民的冲突。WWF指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再野化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农业活动和农村生计;在土地管理方面,有居民担心再野化会从当地社区夺走对农村地区的控制权,包括通过外部组织收购土地。
对于大部分再野化项目来说,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与当地社区做好协调:确保社区的生计和生活不会因再野化而受到中断。对此,项目管理者可以请当地居民参与到项目的维护中,不仅得以推动项目实施,也能为居民带来收益。
另外,克内普再野化项目采取了独特的生态放牧法,既保持了栖息地,也获得了肉类收益,但该方法主要覆盖畜牧地区和灌木栖息地。对其他类型的再野化项目,仍然需要探索合适的生态恢复方法。但是,克内普仍然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参考视角:从自然中适度获取,而不是过度开发;投入资金修复自然,也从自然中获取资源。
【作者介绍】:孟艺瑄,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生。主要学习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治理,研究方向集中于生态减灾方法(eco-DRR)的实施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