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苗木产品 > 草坪

商洛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发布时间: 2024-12-06 22:17:08 发布者: 草坪

  【负责人及联系方式】:丁先生 (壹捌零 玖贰伍柒 叁陆叁玖)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项目建议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当前,我国草原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大面积退化。所谓草原退化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或不利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草原(包括植物及土壤)生态质量衰退,生产力、经济产出及服务功能降低,环境变劣及生物多样性或复杂程度降低,恢复功能减弱或基本失去。事实上,我国的草原形成于百万年前,利用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已超过 4000 年),草原农垦的历史亦逾千年,比世界其他几个草原大国早得多。但是,草原大面积退化是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到 20 世纪末最为严重,退化草地已占到草原总面积 90% 左右。

  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规划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85 年 6 月,针对我国草原大面积退化的问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这使我国草原管理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化管理阶段。

  2000 年以来,我国草原地区陆续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天然草原保护”“石漠化治理”“草原监测预警”等多个重大生态工程。其中,“退牧还草”工程是草原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从 2003 年开始实施,到 2018 年中央已累计投入资金 295.7 亿元。

  2011—2018 年,我国又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 13 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组织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国家累计投入资金 1326 亿元。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遏制了草原退化的势头,但是迄今,我国草原“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态势没有正真获得根本扭转。到 2017 年,内蒙古草原总体已经恢复到接近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一直严重依赖天然草原,导致草原一直处在超载过牧状态,各牧区实际载畜量一直明显高于草原的载畜能力。从根本上讲,这是人们普遍重视草原的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导致二者配置不合理造成。据测算,我国草原每年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约 8697.68 亿元,而通过畜牧业实际实现的价值仅为 150 亿元。因此,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以追求畜牧业产值为核心而忽略其他生态功能的草原畜牧业是得不偿失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草原生态与生产功能的合理配置变得尤为关键。我们大家都认为,现阶段我国天然草原应以恢复与保护为主,以充分的发挥草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发挥其生产功能。

  2021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指出,到 2025 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 57% 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 2035 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一定效果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 60% 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明显提升,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彰显。到 21 世纪中叶,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这一纲领性文件为我国草原的全面修复和保护提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总目标。

  但是,退化草原的恢复是一个植被动态演替的过程,中间要经历多个演替状态或阶段。对于一个具体的退化草原生态系统而言,草原恢复的目标需要细化为草原植被恢复演替的状态,也就是我国不一样的草原分别需要恢复到一个怎样的演替阶段。中度干扰理论认为,适度干扰的ECO生物多样性最高,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紧密关联,因此适度放牧利用的草原是多功能性最高的系统。同时,放牧优化理论认为,草原初级生产力在适度放牧强度下能够达到最高;也就是说,经过优化的放牧管理方式能提高草地初级生产力。基于这些生态学理论,结合我国草原的特点及多年来我国草原恢复的实践,我们大家都认为,我国天然草原恢复的目标能确定为“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水平高、ECO结构完好”的适度利用的近顶极群落状态。由于我国草原分布区域辽阔,类型多样,不一样的区域不一样的草原需要因地制宜确定其近顶极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指标。

  目前,我国天然草原的恢复仍以围封禁牧、轮牧、休牧等减轻放牧强度的技术为主。但是,依靠上述草原恢复技术,需要较长的年限才能完全恢复草原植被的结构和功能。部分草场实施了浅耕翻、切根、补播等技术,但是多数措施的效果不理想。补齐草原恢复的技术短板,关键在科技。科研人需要根据不同的草原类型、不同的退化阶段和不同的限制因子,研发一系列共性和专性的恢复技术。

  放牧是草原最廉价、最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方式。但是,我国大部分牧民的放牧管理还处于原始自由放牧阶段。部分牧户在国家项目支持下采用了划区轮牧等技术;然而,由于我国北方草原牧草生长只有 5—6 个月的时间,该项技术由于围栏造价高、实用性差等原因而无法普及。目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我国放牧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待加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北林大的他们! 下一篇:秀山育才中学小学部举办2024年迎国庆班级才艺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