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记者朱泗蓉)北京时间7月2日下午,在波斯湾西南部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42届国际遗产委员会会议(国际遗产大会)传来好消息,贵州梵净山被成功列入国际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处国际遗产项目,第13处国际自然遗产。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方圆70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保留着自全新世和第四纪冰期以来的重要生态进程,有着显着的植被笔直光谱和完好的ECO结构和功用,森林覆盖率95%以上,繁殖着野生植物和动物7154种。有列入国际自然维护联盟(IUCN)赤色名录植物49种、动物35种,国家重点维护植物37种、动物38种,是亚热带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栖息地。
历朝历代官府针对梵净山维护出台了系列禁令,清道光年间贵州巡抚麟庆和布政司按察使李文耕竖立《禁砍山林碑》、铜仁知府敬文竖立《禁树碑》以示戒备。1984年成功列入国家级自然维护区,1986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成员。
梵净山是贵州省第一个独立申报成功的国际自然遗产项目。2017年1月26日,国务院正式赞同将梵净山作为我国2018年仅有的国际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遗产中心。
第42届国际遗产大会以为,梵净山是珍稀濒危动植物宝贵的栖息地,陈旧孑遗植物的避难所,特有动植物分解发育的重要场所,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的仅有栖息地,水青冈林在亚洲重要的维护地,契合国际遗产第十条规范,理应变成全球自然遗产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