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是我国近年来水土流失管理的要点区域。4日,我国气候局在北京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现我国植被生态质量全体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进步趋势,尤其是黄河流域,其间有79.1%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均匀每年每平方米添加2.5克碳以上,流域植被掩盖度呈添加趋势的区域面积到达流域总面积的96.4%,植被生态改进显着。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3,较终年进步6.2%,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
“详细来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的进步提升了水土坚持才能,有87.6%的区域修养水量、98.7%的区域土壤坚持量呈添加趋势。因为植被生态改进,防风固沙功用增强,沙尘气候显着削减。从气候条件来看,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量全体呈添加趋势,降水量均匀每年添加4.2毫米、气温升高0.03℃,水热条件对流域植被成长比较有利。其间,黄河三角洲2000年至2022年降水量均匀每年添加13毫米,气温升高0.05℃。监测成果为,黄河干支流沿岸及其周边区域植被掩盖显着地添加,生态环境明显改进。”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剖析指出,黄河流域以及全国其他各地植被生态质量全体呈进步趋势的问题大多有二:一是国家注重生态文明建造,施行了一系列生态维护和修护工程;二是叠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一起促进了全国植被生态质量的进步。
钱拴介绍,考虑到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公报添加了对三江源典型冰川——阿尼玛卿雪山冰川和各拉丹冬冰川的影响评价。成果显现,2000年以来阿尼玛卿雪山冰川面积均匀每年减小0.67平方公里,冰储量均匀每年削减0.06立方公里;各拉丹冬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也均呈减缩态势,冰川面积均匀每年减小2.73平方公里,冰储量均匀每年削减0.32立方公里,这表明2000年以来三江源区域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有利于植被成长和湖泊蓄水,但气温升高促进了冰雪消融、冰川萎缩。